若肝经风热而目直等症,用柴胡栀子散以清肝火;加味四物汤,以养肝血。故凡病属阴症,误用寒凉之药,死后手足青黯,甚则遍身皆然,于此可验。
治法∶脾胃虚而动风者,异功散加柴胡、钩藤钩。阳主动,阴主静,寤则魂魄志意散于腑脏,发于耳目,动于肢体而为人身指使之用;寐则神气各归五官,而为默运之妙矣。
至二十岁,外痛复作,服前丸不应,乃服附子理中汤而止,仍用八味丸而安。一小儿面色痿黄,伤食作泻,面色顿白,气喘痰涌,余谓脾肺气虚下陷,法当升补。
一小儿患疳,虚症悉具,热如火炙,病状不能尽述,朝用异功散,夕用四味肥儿丸,月余诸症稍愈,佐以九味地黄丸,自能行立。娄全善所谓∶木虚则搐而无力。
一小儿五岁,禀父腿软,不便于行,早丧天真,年至十七,毕姻后,腿软头囟自觉开大,喜其自谨,寓居道舍,遂朝服补中益气汤,夕用地黄丸料加五味子、鹿茸煎服,年余而健。故丹溪曰∶无汗要有汗,散邪为主;有汗要无汗,固正气为主。
大抵此症,亦有禀父肾气不足不能言者;有乳母五志之火,遗儿熏闭清道不能言者;或儿病津液耗损会厌干涸不能言者;或肾气不充,虚火上炎,伤肺不能言者;有惊风中风不能言者。如不能食而热,自汗者,气虚也,当补其气。